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99e|日韩欧美视频在线播放|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var id="zpp3z"></var>
<cite id="zpp3z"><span id="zpp3z"><menuitem id="zpp3z"></menuitem></span></cite><cite id="zpp3z"></cite><cite id="zpp3z"><video id="zpp3z"></video></cite>
<var id="zpp3z"><video id="zpp3z"></video></var>
<var id="zpp3z"><video id="zpp3z"></video></var>
<var id="zpp3z"><strike id="zpp3z"></strike></var>
<var id="zpp3z"><dl id="zpp3z"></dl></var><var id="zpp3z"><dl id="zpp3z"></dl></var>
<var id="zpp3z"><dl id="zpp3z"></dl></var>
<cite id="zpp3z"></cite>

媒體報道

【轉: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西藏舉行青稞產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

2018-06-01 11:47:17

原標題: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區青稞產業發展情況

  4月25日,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在區政府新聞辦發布大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區青稞產業發展情況。自治區農牧廳廳長杜杰、自治區農科院院長尼瑪扎西、自治區工信廳消費品工業處處長尼瑪頓珠、自治區糧食局副局長郭曉虹出席發布會,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外宣辦(政府新聞辦)主任晉美旺措主持新聞發布會。

西藏舉行青稞產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圖1)

新聞發布會現場(圖片來源 中國西藏新聞網)

  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外宣辦(政府新聞辦)主任晉美旺措:

各位記者朋友們:下午好!

  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現在,請杜杰同志介紹青稞生產基地建設及青稞單產提升行動有關情況。

  自治區農牧廳廳長杜杰: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就西藏而言,確保糧食安全首要的是確保青稞安全。自治區黨委、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西藏的糧食特別是青稞安全,確定了到2020年西藏自治區糧食產量持續穩定在100萬噸,青稞產量達到80萬噸的目標任務。

  農牧廳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指示部署,在“十三五”期間實施糧食雙增長行動方案,即總產提高和單產提升,青稞生產穩步發展,總產增加5萬噸以上,2020年單產增加25公斤??傮w思路是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大糧食特別是青稞生產的支持力度,確保到2020年糧食總產穩定達到100萬噸以上,青稞總產超過80萬噸。

  一是嚴守耕地紅線,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耕地保護紅線,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要求,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并實行特殊保護,履行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嚴格執行耕地占一補一政策,確保先補后占、占優補優,補充的耕地質量必須達到基本農田的標準,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到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200萬畝。

  二是推進優勢產區建設。加快構建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昌都五市糧食生產優勢核心產區,以35個糧食主產縣為核心,從政策、資金、項目和技術配套上予以重點支持,打造自治區糧食生產重點保障區,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三是優化調整種植業結構。繼續深化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把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放在優化農作物結構、糧食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鞏固提升糧食優勢產區,適當調減非優勢產區上來。糧食作物內部調整以壓縮冬、春小麥面積,提高冬、春青稞作物種植比例為重點進行調整。加大高產優質新品種推廣力度,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使品種更優,糧食主產區優勢更強,糧食特別是青稞播種面積增加,到2020年,全區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260萬畝,其中青稞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

  四是加大良種推廣力度,健全良種繁殖體系。加大“藏青2000”“喜拉22號”“山冬7號”“冬青18號”等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力度,充分挖掘良種增產潛力;加快新品種選育進度,確保生產后備良種儲備,繼續執行良種繁殖“125”體系建設,在糧食主產區集中建設良種繁育基地,嚴把種子生產質量,實施統一生產、統一供種。

  五是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提升技術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各級農技推廣機構的主力軍作用,探索構建國家農牧業技術推廣機構與農牧業科研單位、有關學校、專業合作社、群眾性科技組織、科技特派員、農牧民技術人員相結合的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加快鄉鎮農牧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配齊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專業化培訓力度,提高培訓的專業性、精準性,提升服務能力。鼓勵農技人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先進傳播手段,普及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方式方法,提高效率。在糧食主產縣主要生產行政村選擇3-5名有文化、懂技術、帶動能力強,并愿意從事糧食生產的青壯年農牧民,按照新型職業農牧民的要求進行培育,在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上予以傾斜,使新型職業農牧民成為帶動當地農牧民群眾科學種田的領頭羊。加大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技術應用。2017年,全區兩項技術各推廣應用185萬畝,力爭2020年在全區35個糧食主產縣全覆蓋。

  六是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主動適應中央惠農政策的改革和創新,“三項補貼”政策改革向耕地地力提升和糧食規模經營傾斜,提高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精準性、指向性,加大政策落實力度。深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改革,推動絕大部分糧食生產用機械實現“敞開補貼”,加大對區域性農機專業合作社等中大型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扶持力度;優化補貼方向,集中力量解決動力機械數量過剩、配套機具配置不科學、中大型機械應用效率不高等問題,形成機具、作物和種植模式相互適應的裝備結構?!笆濉逼陂g,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向主產縣聚焦,項目投入向主產縣傾斜,指導服務向主產縣延伸,保護和調動重農抓糧地(市)、縣(區)的積極性。完善青稞收購最低保護價制度,提高糧食商品率。

  七是創新農業經營方式。積極培育家庭農場、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和種糧大戶,大力發展農牧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性家庭農牧場。2017年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構建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引導農牧民在依法自愿的前提下,采取轉包、轉讓、互換、租賃、合作、入股等多種方式向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流轉土地,發展土地集中型規模經營;積極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通過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委托經營等多種形式發展社會化服務型規模經營,促進多種形式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健康發展。

  八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和農業投入品監管。從源頭開始抓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嚴格把控化肥、農藥、農膜等重點農業投入品的質量,不定期開展農業投入品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坑農、害農行為。

  九是扎實推進科學防災減災。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加強自然災害、農業有害生物等災害的監測預警,制定完善避災、防災、減災預案。自然災害要以防旱為重點,完善抗旱措施,大力推廣節水栽培、化學調控、農藝防旱等抗旱增產關鍵技術。農業有害生物防控要以蚜蟲、西藏飛蝗、銹病、青稞細菌性條斑病、青稞黃矮病等為重點,早監測、早發現、早防治,從被動防治轉向主動防控,避免擴散蔓延,造成損失。大力推進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推廣新型植保機械、高效低毒低殘農藥,提高科學用藥、生態用藥、經濟用藥水平,做到防在災害前面、抗在關鍵時點、救在第一時間,提高防控時效性和防治效果,把災害損失控制在最低程度,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晉美旺措:

  下面請尼瑪扎西同志介紹青稞良種繁育、青稞加工產品研發有關情況。

  自治區農科院院長尼瑪扎西:

  下面,我謹代表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就青稞良種繁育與青稞加工研發進展,向大家作一介紹。

  首先介紹青稞良種繁育。

  青稞是西藏的主要糧食作物,是農牧民生產生活的基本保障,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也是未來增產增收的重要途徑。

  良種是推動農牧業生產發展的重要科技載體,也是驅動糧食增產的重要動能。長期以來,我院科技人員在自治區科技廳農作物育種項目和青稞專項的大力支持下,圍繞青稞增產關鍵技術問題,選育了一批高產優質新品種,實現了青稞三次大規模的品種更新換代,有力地推動了青稞發展。

  一是從當地農家品種中通過系統選育,培育了一批青稞品種,實現了第一次青稞品種更換。西藏青稞科技工作早在1951年開始,國家有關部門派出農業專家組隨軍進藏進行農業科學考察。從1952年到1966年期間,青稞科研主要側重于對西藏當地農家品種的收集鑒定和篩選以及青稞生產問題的調研工作。選育了拉薩勾芒、白玉紫芒、白朗藍、藏青336、喜瑪拉4號、山青5號等品種。實現了西藏自治區青稞品種的第一次更替,青稞產量大幅度增加,總產量從1960年的12.9萬噸,提高1975年到近23.6萬噸,在新品種示范區的青稞單產從101公斤/畝提高到近153公斤/畝。

  二是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以后,利用從農家品種中選育出的藏青336和喜瑪拉4號等青稞新品種,通過雜交育種,選育出了藏青320、喜馬拉22號、藏青148等為代表的青稞新品種并且大面積推廣應用,實現了第二次大面積的品種更新換代,青稞單產從150公斤/畝增加到230公斤/畝,青稞總產量從1975年的23.6萬噸提高到2001年的62.8萬噸。

  三是圍繞提高青稞單產,保障青稞安全的目標,選育并大面積推廣應用了藏青2000、喜瑪拉22號等為代表的青稞高產新品種,目前這兩個品種推廣面積占青稞種植面積的70%左右,青稞品種實現了第三次大面積的良種更新換代。青稞單產從250公斤/畝提高到350多公斤/畝,青稞總產量突破70萬噸,2016年達到近75萬噸。

  每一次青稞品種更換,青稞畝產增加40%以上,良種選育和新品種大面積推廣應用為西藏自治區青稞增產和保障青稞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良種更新換代,品種選育是基礎,良種繁育體系是保障。自治區高度重視青稞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建立了青稞原原種、原種、一級種子田、二級種子田到大田生產的青稞良種繁育體系。在國家農業部的支持下建設了“青稞原良種擴繁與加工基地”和“藏區青稞育種加代與擴繁(元謀)基地”等青稞良種繁育和冬季加代擴繁與制種基地,形成了青稞種子生產、良種精選加工、包衣包裝、統一供種的良種供種體系,有力地保障了青稞良種需求,促進了青稞良種化。

  目前,西藏自治區青稞產業在蓬勃興起。青稞加工產業對品種要求朝著高產優質的方向發展。西藏自治區青稞育種科技人員,針對青稞具有保健作用和市場上需要抗病、高產、優質品種的需求,積極開展了青稞優質品種選育和抗病性狀鑒定篩選科技攻關,已選育出了具有高β-葡聚糖含量的青稞品種08-1127和08-1128,具有抗病性能的青稞品種藏青13和042894-1等一批青稞新品種和冬青稞新品種“冬青18號”等,高產型青稞新品種的單產潛力在350-400公斤/畝,為青稞加工產業發展和青稞下一代品種更新換代提供了優良新品種。

  下面介紹青稞加工研發進展情況。

  目前,全區從事青稞生產企業大約20余家,設計加工能力在11萬噸左右(不完全統計)。其中,傳統糌粑設計加工年轉化青稞約2萬噸,實際投產約1.4萬噸;酒類釀造加工能力6萬噸,實際投產近3萬噸。主要加工品有糌粑、青稞酒、青稞醋、青稞面制品、青稞膨化食品、青稞麥片等。

  為推動青稞加工產業發展,自治區在青稞加工研發平臺、青稞加工研發資金、科研成果向企業轉化等方面高度重視、積極推動,取得了良好進展。

  一是青稞精深加工技術創新平臺落成為青稞加工科研插上騰飛翅膀。近年來自治區高度重視農產品加工研發,在我院投入1200萬元建設西藏青稞精深加工技術創新平臺,包括各種有效功能成份提取與產品研發實驗室、主要功能成份提取中試車間、青稞紅曲酒、青稞紅曲醋、方便面等食品加工中試車間、特色食飲品產品質量檢測室等。另外我院申請增設農產品開發與食品科學研究所即將獲得自治區的批復,使得青稞加工科研學科凝練、團隊構建取得新進展。

  二是重大專項啟動吹響青稞加工科研的沖鋒號。自治區科技廳高瞻遠矚,于2016年在原有加工項目基礎上首次啟動了特色農產品加工重大專項,每年投入近千萬元,西藏自治區農科院聯合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中國農大、中國發酵研究院、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等區內外20余家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企業,開發了青稞六大系列概念性產品,包括工業化、清潔化糌粑、青稞面粉、青稞米、青稞飲品、青稞營養膳食、青稞糕點、青稞休閑食品、青稞濃香型白酒、醋、麥片、能量棒、青稞茶葉、青稞豆腐、青稞降血脂、降血糖保健品、青稞牦牛乳飲料等四十余個產品,為下一步青稞產業化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三是科技成果落地促進產業升級換代。以日喀則、昌都、拉薩、山南地區青稞生產基地為依托,選擇有實力的加工企業開展成果轉化,重點發展有機青稞米、糌粑、青稞麥片、餅干、青稞粉等大眾食品和膠囊、咀嚼片、精粉、β-葡聚糖等保健、養生功能系列產品加工。扶持有實力的酒類龍頭企業上規模、上檔次、創名牌,開發青稞白酒、青稞啤酒、青稞茶、青稞露等飲品。目前已有青稞麥片、規?;鍧嵒佤?、青稞曲奇餅干、青稞茶、濃香型白酒等幾個產品已經與企業開展了合作,目前合作意向已基本達成。

  下一步工作重點:一是保持和發揚特色產品傳統加工工藝并利用現代加工技術和裝備,改造和提升傳統產品的技術水平;二是立足現有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大力開發青稞的營養、保健、藥用和工業等多功能用途,向多品種、系列化、精深加工方向發展,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最大限度挖掘青稞的增值潛力;三是充分利用自治區內外科研院所、企業的農產品加工技術與資源,通過技術引進、委托研制、聯合開發等模式,創新西藏高原特色的青稞加工的新工藝和新設備,加強青稞加工機械的研制與應用,提升青稞精深加工能力。

  晉美旺措:

  下面請尼瑪頓珠同志介紹西藏自治區青稞加工業發展有關情況。

  自治區工信廳消費品工業處處長尼瑪頓珠:

  青稞是西藏自治區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是藏族群眾的基本口糧來源,也是自治區最具優勢的特色原料作物。青稞富含蛋白、纖維、維生素,脂肪和糖分含量低,是制作保健食品的優質原料。千百年來,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內涵豐富、極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對綠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從而推動了青稞的產業化進程。

  一、西藏自治區青稞加工業發展現狀

  目前,西藏自治區生產的青稞除了用于傳統的糌粑制作和青稞酒釀造以外,還用于青稞米、青稞面粉、青稞麥片、青稞茶、青稞面包以及β-葡聚糖發酵制品等具有保健功能的食飲品的精深加工。目前,西藏自治區農牧科研機構已研制出60余種青稞加工產品,到2017年年底會研制出100余種青稞加工產品,西藏自治區的青稞精深加工產品品種將得到極大豐富。

  為適應青稞產業發展新形勢,自治區重點扶持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青稞加工龍頭企業,培育了一批名牌產品,并通過技術升級,提高了青稞產業工藝技術,促進了青稞產業提質增效。目前,全區共有青稞生產企業30余家,設計加工能力在11萬噸左右。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區青稞加工轉化量為6萬噸左右。

  目前,區內主要的青稞加工企業有兩類:一類是酒類加工企業,另一類是青稞食品企業。酒類加工企業主要有拉薩啤酒廠、藏緣青稞酒業公司、西藏藏泉酒業、林芝蕃王酒業公司等。食品類加工企業主要有春光青稞食品公司、西藏圣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西藏吉祥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

  二、推進青稞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ㄒ唬┎扇∮行Т胧?,提升青稞產能

  發展青稞加工產業,提升青稞產能是基礎。建議一是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改善青稞生產條件。二是強化科技支撐,提高青稞生產能力。三是認真落實青稞生產政策,調動農民積極性。

 ?。ǘ┌l展青稞精深加工,推動青稞產業化經營

  一是加強宣傳推介,讓區外的消費者了解青稞食品的特殊保健功能,從而拓展區外市場。二是整合資源,做好產銷對接,打通青稞種植、收購、加工、運輸、銷售通道,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三是做好青稞產業發展布局,以日喀則、昌都、拉薩、山南的青稞生產基地為依托發展青稞加工產業。四是在保留和繼承西藏傳統青稞加工工藝特色的基礎上,融入農產品現代加工技術,提升西藏青稞加工產業的整體水平。五是加強對青稞產品市場定位的研究,確立自治區青稞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充分挖掘青稞食品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鼓勵企業開展青稞紅曲茶、青稞β-葡聚糖粉等高端保健食品的研發。六是重點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青稞加工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名牌產品,推進青稞產品品牌的整合,促進青稞產業規?;l展。七是扶持有實力的青稞酒類龍頭企業上規模、創品牌,讓青稞酒走出西藏,走向全國。八是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扶持青稞產業發展的重點環節,主要是對青稞產業發展中青稞良種生產、技術推廣等環節進行支持,其次是加大對青稞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創新扶持方式,采取補助、貼息、獎勵等方式,加大對青稞加工企業的扶持,引導和吸引金融資本、民間資本、外資參與青稞產業開發建設。

  晉美旺措:

  下面請郭曉虹同志介紹西藏自治區青稞生產、收購、儲存和供需等有關情況。

  自治區糧食局副局長郭曉虹:

  各位領導和媒體朋友們:上午好。

  今天大家在這里召開青稞產業發展新聞發布會,這是全區涉農部門和全區240萬種糧農民的盛事。根據會議的安排,現就西藏自治區青稞的生產、收購、儲存和供需等流通形勢做一簡要匯報。

  一、青稞生產穩定發展

  青稞是西藏自治區城鄉居民的傳統主食原料,它的種植在西藏自治區糧食品種中長期占據主要地位,其產量占全區糧食總產量的70%以上。自治區黨委政府歷來非常關心和重視三農問題,為了切實保障區域糧食安全、有效夯實糧食調控物質基礎,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推行了青稞最低收購價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提高農戶的種糧積極性。2005年西藏自治區糧食市場全面放開,為穩定糧食特別是青稞生產能力,切實保護種糧農戶利益,確保農戶“種糧賣得出”,穩步增加農戶收入,從2006年起,根據《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制定出臺了2006年青稞最低收購價格執行預案,首次提出青稞1.50元/公斤最低收購價格的意見。以后,隨著青稞生產成本的逐年增加,以及青稞市場價格的不斷提升,青稞最低收購價格水平也逐年提高,從2006年的1.50元/公斤提高到2015年的3.80元/公斤,十年間,青稞每公斤最低收購價格增加了2.30元,年均增長9.74%。目前,已連續三年穩定在3.80元/公斤的水平,穩定支撐了市場預期,正確引導了青稞的生產,有效保護了農戶的種糧積極性??偟膩碚f,近年來在中央的全力支持和大力投入下,自治區涉農部門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西藏自治區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長足發展,農業科技支撐能力大幅提升,“藏青2000”“喜馬拉22號”等優良新品種全面推廣,全區青稞生產能力穩步提高,西藏地產青稞產量不斷增加。據統計,全區青稞總產量由2011年的62.18萬噸提高到2016年的74.67萬噸,年均增長3.73%,且連續兩年穩定在70萬噸以上。

  二、青稞購銷順暢

  為充分調動種糧農民向國家交售余糧的積極性,有效掌握市場調控糧源,引導農戶及時將收獲糧食轉換為現金收入,切實保障種糧農戶在糧食種植中得到實惠,實現增產又增收,2015年開始,自治區推行售糧大戶獎勵政策。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農牧廳、糧食局根據《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健全糧食安全專員(市長)責任制的意見》精神,報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聯合制定并下發了《西藏自治區售糧大戶獎勵辦法》,從2015年起,連續兩年對全區售糧大戶進行了表彰,大大激發了農戶售糧積極性。從近幾年我局收集匯總的全社會商品糧流通情況看,全社會各類糧食經營企業青稞收購和銷售數量逐年上升,逐漸呈現出購銷兩旺的態勢,糧食物流通道整體暢通,糧食流通效率大大提高。從青稞購銷情況看,國有糧食企業依然發揮著主渠道的作用,但非國有糧食企業的重要補充作用越來越顯現,市場占有份額也越來越大,青稞市場主體多元化趨勢更加明顯。

  三、青稞庫存充裕

  西藏自治區屬于糧食產銷平衡區,糧食總量產銷略有缺口,每年需從區外購進糧食20萬噸左右。但作為主要糧食品種青稞是處于平衡有余的狀態。由于青稞品質穩定,具有較好的耐藏性,加之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涉農部門大力推廣農戶科學儲糧技術和設備,提高了農戶儲糧條件和水平,減少了農戶產后損失。當前西藏自治區青稞庫存充裕且基本穩定,較好地實現了“藏糧于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消費結構的顯著改變,人們直接消費青稞數量明顯減少,將會為青稞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多優質原料。據我局每年組織開展的全社會糧油供需平衡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度末自治區全社會青稞庫存為75萬噸左右,超過當年產量,其中農戶家中青稞儲存數量大,占到全社會青稞庫存的85%以上。

  為了確保西藏自治區區域糧食安全,更好地適應西藏自治區的區情和糧情,更加貼近西藏自治區糧食消費習慣和傳統,切實增強區域糧食宏觀調控能力,我們加大了青稞庫存數量,建立了完備的三級青稞儲備體系,并且實現了均衡輪換。另外,我們還正在建立動態應急地方儲備糌粑66萬公斤,預計本月末能夠到位,糧食應急供應保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四、青稞市場平穩有序

  為了確保區域糧食安全,自治區糧食局認真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加強糧源組織調度,充實地方糧油庫存,積極推進區內外糧食企業的產銷對接,加強糧油加工、儲運、配送、供應各環節的有效銜接,合理配置好糧食資源,扎實推進放心糧油工程建設,市場糧食供應充足,滿足了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維護了西藏自治區糧油市場的有效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特別是青稞和糌粑市場,青稞原料供應充足,糌粑加工供應網點遍布城鄉,檔次齊全,價格基本平穩,較好地滿足了城鄉居民的日??诩Z供應。同時,積極發揮區糧油質檢中心的檢驗監測作用,進一步落實監管責任,強化糧油質量安全監管,讓人民群眾安全消費、放心消費、健康消費。

  總的來說,當前西藏自治區青稞產業發展正處于一個良好的戰略機遇期,我相信,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全國的無私援助下,在自治區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區涉農部門的通力合作下,西藏自治區青稞產業一定會迎來前所未有的無限春光,青稞這個高原瑰寶也一定會走出雪域高原,惠及更多的消費者。

  晉美旺措:

  謝謝各位的情況介紹。

  下面,請各位記者提問,提問前請報一下所在新聞機構。

  西藏商報記者:

  為什么要實施青稞單產提升行動?西藏自治區青稞增產潛力在哪里,有什么保障措施?

  杜杰:

  一、實施青稞單產提升行動的原因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安。黨中央高度重視我國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就西藏而言,確保糧食安全首要的是確保青稞安全。保障青稞安全在西藏具有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安全,維護民族團結的戰略意義。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明確要求,到2020年全區糧食產量要穩定在100萬噸以上,其中青稞產量達到80萬噸。

  首先,青稞是藏民族的傳統食物,具有不可替代性。青稞是藏民族經過上千年的自然環境選擇,最為適應高原種植的麥類作物,是西藏種植面積最大、產量占糧食作物比重最高的農作物,是藏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主要的糧食。保障了他們對青稞的需求,就保障了全區的糧食安全,西藏的和諧穩定發展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青稞對西藏糧食供給舉足輕重。目前,全國青稞種植主要分布在五省藏區,種植面積約500萬畝,而西藏青稞常年種植面積保持在360萬畝,占全國青稞種植面積的72%,是全國最大的青稞集中種植區。西藏的青稞安全一旦出現問題,將對西藏乃至整個藏區帶來不利影響。

  第三,西藏的自然條件和自然稟賦決定擴大糧食種植面積面臨諸多制約。西藏屬于高原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列入國家主體功能區的生態保護區。全區土地面積廣闊,幅員120萬平方公里,實際耕作面積只有552萬畝,占土地面積的0.31%。耕地資源十分緊缺,擴大耕地面積受到生態環境保護底線和種植業內部結構平衡與有效供給的雙重約束。因此,西藏的青稞安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實現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的青稞增產目標,必須通過實施單產提升行動作為基本保障。

  二、西藏自治區青稞增產潛力

  西藏自治區青稞增產潛力根本靠科技,基礎在土地,通過良種良法良田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等綜合措施,充分挖掘增產潛力來保障。

  一是挖掘良種推廣潛力。2013年開始大規模推廣“藏青2000”等,平均畝產比一般品種增產16.5公斤;2016年青稞總產比2013年增加9萬噸,其中良種增產占三分之二。目前“藏青2000”、“喜拉22號”、“冬青18號”、“山冬7號”等新品種種植面積有185.07萬畝,增產潛力還沒有全部釋放。一方面要繼續加大良種推廣力度,加強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做到良種良法配套;另一方面要加強新品種的選育更新,最大限度發揮良種的增產潛力。

  二是挖掘技術增產空間。在糧食主產區大力推廣應用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技術,將增產技術集成配套向糧食主產區傾斜。在適度減少化肥施用量的前提下,大力推廣以增施商品有機肥等為重點的熟化生土、培肥地力的綜合配套技術和農機深松整地、化肥機械深施等技術,加快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促進農機農藝結合和技術轉化升級。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等工作,完善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推進統防統治。

  三是挖掘耕地增產潛力。西藏自治區糧食主產區耕地質量提升空間大,在35個糧食主產區建立耕地質量提升保障核心區,通過高標準農田集中建設,大幅度提高耕地地力和耕地質量等級;優先在糧食主產區建成一批集中連片、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生態友好、適宜機械化作業的高標準農田。結合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深松整地等項目,培肥地力實現藏糧于地,為糧食特別是青稞穩產增產奠定基礎。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推進農業節水重大工程建設與配套改造,解決好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擴大水澆地面積,增加保灌耕地比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四是挖掘結構調整的增產潛力。糧食作物內部調整要以壓縮冬、春小麥面積,提高冬、春青稞作物種植比例為重點進行調整。注重輪作倒茬、冬播作物復種綠肥和冬青稞復種豆科飼草等技術的推廣應用。種植業內部要優化糧經飼結構,按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飼則飼的要求,騰出宜糧地用于糧食生產。另外,也可以結合補充耕地適當增加糧食作物生產。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優先在糧食主產區建成一批集中連片、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生態友好、適宜機械化作業的高標準農田。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為糧食特別是青稞生產提供用水保障。

  二是加強基地建設。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江孜縣、白朗縣、拉孜縣、薩迦縣;山南市貢嘎縣;昌都市洛隆縣、芒康縣建設10個萬畝優質青稞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研發組裝、集成推廣區域性、標準化配套高產栽培技術模式,打造高產創建的“升級版”,進一步提高青稞生產科技水平。

  三是加強良種推廣。以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昌都市為重點,分別在1-2個糧食主產縣集中打造良種繁育基地,建成固定的以良種繁育為主的種子生產專業村,提高良種繁育、種子加工和統供水平與質量。加大對藏青2000、喜拉22號、山青9號、冬青18號、山冬7號等新品種示范推廣力度。加強新品種研發,注重抗病冬小麥、青稞高產高效、高海拔青稞的篩選與示范推廣應用,不斷為糧食增產提供品種支撐。

  四是加強良法配套。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加強良種良法配套,以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為重點,在主要糧食產區全面推廣農機深松整地技術,積極推廣跨區作業、訂單作業、托管作業等方式,大力推廣化肥機械深施技術,提升糧食作物生產綠色增產水平。

  五是加強政策協同。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加大對耕地地力提升和規模經營的支持力度。整合資金,加強青稞優勢產區建設,相關工程項目向糧食主產縣傾斜。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廣大科技人員在糧食增產行動中的作用。加強扶持青稞生產的政策研究,構建加快青稞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大力加強青稞產業發展宣傳,唱響西藏好青稞的高原特色品牌。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請問青稞良種繁育進展如何與青稞加工產品開發進展怎么樣,如何產業化?

  尼瑪扎西:

  先講一講青稞良種繁育

  前面,我主要給大家介紹了青稞良種更換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的有關情況。下面我主要介紹我們西藏青稞育種科研的進展情況。

  近年來,為推動青稞產業快速發展,國家科技部立項支持青稞新品種培育與高效栽培技術研究示范的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農業部青稞產業技術體系設崗增站,西藏自治區科技廳設立科技重大專項支持青稞產業科技自主創新,西藏自治區財政廳專項支持青稞基因技術開發等有關青稞科技自主創新的重大科技項目,有力地促進了青稞育種科技創新。在青稞全基因組測序與基因圖譜繪制、種質資源挖掘與利用、新品種培育與示范推廣、大面積高產栽培研制與應用和特色食飲品研制與產業化開發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有效驅動了青稞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同時,促進了西藏青稞產業科技自主創新領先全國。

  一是青稞全基因組測序與功能基因挖掘取得重大突破。西藏自治區科技人員與國內科研單位合作,對西藏青稞地方古老品種“拉薩鉤芒”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及圖譜繪制,全球首個青稞基因組圖譜正式繪制成功,這是繼藏青2000育成之后,在西藏自治區青稞科研創新的又一個里程碑式的成果,同時我們發現青稞第四染色體與大麥有較大區別,西藏青稞在適應性和品質方面具有獨特性。通過不懈攻關,我們已經篩選出了耐鹽堿的、抗白粉病的、耐貧瘠的和抗旱的青稞優異材料,同時明確了青稞淀粉合成的調控機理等。這些科技創新的成果為未來青稞品種改良及其功能基因挖掘利用和選育優質高產青稞品種,提供了寶貴的基礎性研究成果。

  二是青稞新品種培育和示范推廣取得顯著成效。近年來自治區科技廳實施青稞產業重大科技專項,先后篩選和示范推廣了適應西藏高寒農區的早熟高產青稞新品種“藏青690”,選育出了適應冬播青稞產區的冬青稞高產新品種“冬青18號”,適應河谷農區的青稞高產新品種“藏青13”和用于青稞保健食品加工的高β-葡聚糖含量青稞品種“08-1127”等,在生產上示范推廣,增產增效顯著,為推動青稞產業發展提供了良種基礎。

  三是搭建青稞科技創新平臺。在國家科技部的支持下“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種質資源與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國家農業部支持的“藏區青稞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發改委支持的“國家-地方青稞產業聯合工程中心”已經掛牌運行。自治區發改委支持的“西藏青稞精深加工技術創新平臺”建成。青稞科研創新平臺已經具備了基礎前沿研究和產業化技術創新的能力。

  四是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創新團隊。通過十年的精心培育,西藏青稞科技創新團隊已經形成了圍繞青稞種質資源研究+育種科研+新品種栽培+良種繁育+產品加工五個產業鏈環節布局的完整人才鏈和創新鏈。每個產業鏈環節的創新小團隊之間環環相扣、相輔相成、互相協作。創新團隊的成員老中青結合、藏漢族搭配、碩博士配置。

  五是構建青稞產業技術體系。在青稞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中,西藏已經構建了以青稞種質資源鑒定為基礎,育種為核心,栽培為關鍵,良種繁殖為保障,產品研發為重點,推動產業發展為目標的青稞產業技術體系。西藏自治區青稞創新團隊正在朝著青稞功能基因挖掘與定位、青稞高產超高產品種選育、優質保健性青稞新品種研發、青稞高產穩產低投入栽培技術研制、青稞特色優質食飲品開發等方面進行攻關創新、研制技術、力爭突破。

  我們堅信,西藏青稞產業科技創新將繼續領先全國,不斷選育更優良的青稞品種,不斷研制更加綠色增產的生產技術,不斷開發更優質的青稞產品,為西藏自治區青稞產業做大做強,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下面講一講青稞產業化前景與建議。

  選擇青稞作為主食是藏民族對高原的一種適應機制。千百年來,高原上食物單一,膳食纖維類食物源較少。而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青稞具有豐富的療效纖維類營養及其藥用保健價值?,F代研究表明:青稞食品符合現代“三高兩低富硒”,即高蛋白、高纖維、高維生素和低脂肪、低糖,且富含微量元素硒。

  青稞還富含β-葡聚糖、母育酚、γ-氨基丁酸(GABA)、多酚類物質、支鏈淀粉等物質,其中膽固醇含量為0。

  青稞的β-葡聚糖在麥類作物中含量最高,據檢測:青稞β-葡聚糖平均含量為6.57%,最高可達10.4%,是小麥平均含量的50倍。β-葡聚糖長期攝入具有降血脂和降膽固醇的作用,因此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又具有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同時可預防和控制肥胖癥,防治結腸癌。

  青稞淀粉成分獨特,普遍含有74—78%的支鏈淀粉,我院培育的青稞新品種“08-1127”的支鏈淀粉達到或接近100%。支鏈淀粉攝入具有對胃酸過多有抑制作用、升糖指數較低的作用,是糖尿病人良好食品。

  青稞所含的γ-氨基丁酸在降血壓、改善大腦血流、增加供氧、治療腦中風、改善肝腎功能、預防老年癡呆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功效。

  青稞的總膳食纖維含量16%,其中不可溶性膳食纖維9.68%,可溶性膳食纖維6.37%,具有清腸通便,清除體內毒素的良好功效,是人體消化系統的清道夫。

  首先,我想強調的是,青稞產業發展,最基礎、最關鍵的是青稞要增產,要生產出足夠的優質青稞原料。因此,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山南市和日喀則市兩個青稞主產區要實現普遍增產50斤/畝的目標。我覺得這是戰略性的、富有智慧的重大舉措。

  山南市和日喀則市兩個青稞主產區要達到增產50斤/畝的目標,在耕地、技術和增產潛力方面都具有基礎,只有實現兩個主產區的青稞產能提高才能保障全區青稞安全。西藏青稞主產區的確定和有效的增產行動措施,有利于西藏自治區農業區域化科學布局、有利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農業上水平增效益。實施青稞增產行動計劃,才能倒逼青稞科技創新與良種選育更加高產優質,推動青稞高產高效生產,促進青稞加工產業發展。

  只有常抓不懈,充分發揮青稞產量藏糧于地和藏糧于技的作用,西藏自治區青稞在不久的將來總產量將達到100萬噸。而通過加工增值,青稞總產值可以突破500億元。

  青稞具有的保健作用鮮為人知,需要加大宣傳,廣而告之。如果青稞的營養品質和保健作用,人人皆知,加上青稞產品美味可口,相信西藏自治區青稞加工產業一定會做大做強。下面我提幾條建議,希望媒體朋友們,好好宣傳,廣而告之。

  一是利用現代技術,加工生產青稞面粉。青稞籽粒成分和淀粉結構特殊,磨成面粉后,面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氧化酶等,面粉容易在高溫高濕條件下變質,導致青稞面粉的保質期短,需要在其籽粒磨成粉后盡快加工成點心、餅干、蛋糕等食品。在應用青稞面粉滅酶技術的基礎上,需科學生產復配粉?,F代復配粉技術的概念為青稞面粉加工成饅頭、面條、餃子等面食產品提供了發展空間。一是青稞加工成面粉并制作面條、饅頭、餃子皮等中國傳統食品,使青稞面粉走進中國千家萬戶;二是為各種加工面條、饅頭、餃子、點心、餅干、麻花的食品加工企業和知名面食餐飲店提供原料;三是借用內地優質面粉加工廠的設施設備、人才和技術力量,加工制粉。

  二是用現代技術改進糌粑生產工藝。糌粑是藏族群眾青稞加工消費的主食。傳統手工炒制、用石磨磨制成糌粑后食用,存在灰分超標、微生物污染等問題,需要用現代食品加工技術改進青稞傳統加工糌粑的工藝和技術。一是用全程潔凈化加工技術和環境,生產潔凈、安全衛生的糌粑。二是選用高β-葡聚糖含量和在特定時間內淀粉降解的血糖指數低(如抗性淀粉含量高)的青稞新品種,生產優質原料,在通過全程潔凈化加工技術,生產潔凈美味、安全衛生、具有保健功能、適口性好、適銷對路的糌粑系列產品。三是通過磨粉過程中控制淀粉顆粒大小,分級包裝,生產出高療效纖維含量、高β-葡聚糖含量、高蛋白質含量等系列糌粑食品。

  三是青稞米加工及其成為大米的伴侶。如何使青稞的優質特性與大米的有機結合,是青稞擴大市場、提高青稞需求量、促進青稞產業發展的手段之一。通過新品種選育、加工技術創新,生產出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膽固醇等群體適用的“大米伴侶”青稞米產品。

  四是開發系列休閑制品。利用膨化技術、重塑型技術等生產青稞即食麥片、重塑型麥片、米花系列,以及餅干系列以及能量棒等產品,滿足消費者日常休閑需求和旅游市場消費。

  五是根據市場需求,生產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專用代餐粉。利用發芽技術、噴霧干燥技術等將高支鏈淀粉含量和高β-葡聚糖的青稞與其他食材配伍,根據不同營養代謝紊亂患者營養需求,利用高支鏈淀粉的升糖指數低的特點生產糖尿病專用代餐粉或片劑系列,解決糖尿病患者主食消費需求。

  六是研發軍需抗缺氧青稞制品。充分挖掘西藏特有食物資源,利用青稞、牦牛肉粉、芫根等開發高原抗缺氧軍需食品,將青稞耐饑餓特點和牦牛高蛋白以及芫根抗缺氧等完美結合,開發軍用壓縮餅干,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

  七是開發青稞系列飲品。西藏飲料市場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和藏族特色的飲品,應開發青稞牦牛乳飲料、青稞代咖飲料、青稞明目飲料等系列產品。

  拉薩晚報記者:

  西藏自治區青稞加工業現狀及青稞加工業轉型升級路徑是什么?

  尼瑪頓珠:

  一、西藏自治區青稞加工業發展現狀

  截至2016年年底,全區共有青稞生產企業30余家,設計加工能力在11萬噸左右。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區青稞加工轉化量為6萬噸左右。

  目前,西藏自治區青稞加工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產品加工技術落后, 并且大多數都是農牧民手工制作,產業化程度極低;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和增值率低;新產品開發較慢,傳統產品區域特點過于明顯,市場空間受限制;市場開發不夠,主要集中在西藏本地銷售,區外市場開拓不足;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加工環境、設備、工藝流程、檢測手段、產品質量、包裝、運輸等缺乏統一標準。

  西藏自治區青稞加工業生產的產品主要是糌粑和青稞酒,此外還有青稞米、青稞面粉、青稞麥片、青稞茶、青稞面包等。目前,西藏自治區農牧科研機構已研制出60余種青稞加工產品,根據自治區的規劃,到2017年年底將研制出100余種青稞加工產品,西藏自治區的青稞精深加工產品品種將得到極大豐富。

  二、適應青稞生產加快發展的新形勢,青稞加工業如何轉型升級

  青稞是西藏自治區最具優勢的特色原料作物,也是自治區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為推動青稞產業發展,自治區做出了進一步擴大青稞種植面積,加快發展青稞產業的決策部署。為進一步推動自治區的青稞加工業轉型升級,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ㄒ唬┌l展青稞加工產業,提升青稞產能是基礎。首先是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改善青稞生產條件;其次是強化科技支撐,提高青稞生產能力;第三是認真落實青稞生產政策,調動農民積極性。

 ?。ǘ┳龊们囡a業發展布局,以日喀則、昌都、拉薩、山南的青稞生產基地為依托發展青稞加工產業。

 ?。ㄈ┰诒A艉屠^承西藏傳統青稞加工工藝特色的基礎上,融入農產品現代加工技術,提升西藏青稞加工產業的整體水平。

 ?。ㄋ模┌l展青稞精深加工,確立自治區青稞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充分挖掘青稞食品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鼓勵企業開展青稞紅曲茶、青稞β-葡聚糖粉等高端保健食品的研發和生產。

 ?。ㄎ澹┲攸c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青稞加工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名牌產品,尤其是青稞酒的名牌產品,讓青稞自治區的制品走出西藏,走向全國。

 ?。┱腺Y源,做好產銷對接,打通青稞種植、收購、加工、運輸、銷售通道,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尤其是要加強宣傳推介,讓區外的消費者了解青稞食品的特殊保健功能,大力拓展區外市場。

 ?。ㄆ撸┘哟筘斦Y金支持力度,扶持青稞產業發展的重點環節,主要是對青稞產業發展中青稞良種生產、技術推廣等環節進行支持;其次是加大對青稞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的支持力度。

  人民日報西藏分社記者:

  如何引進內地優勢企業,做強做大西藏自治區高原特色青稞產品品牌,擴大西藏青稞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影響?

  郭曉虹:

  金谷集團公司一直以來與內地企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交流關系,先后與金健集團、中糧、黑龍江金谷集團、北大荒集團等國內大型糧食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產銷合作、品牌建設、產品研發、市場開拓等達成廣泛共識,依托國內知名企業現有的覆蓋全、根基厚、觸角廣等發展優勢,實現強強聯合,共同推進青稞產業發展;青稞及其產品消費主體市場在西藏,潛在市場在內地乃至國外,打造綠色、健康、營養青稞產品市場前景廣闊,加工、轉化和提升附加值的空間巨大。要加快西藏青稞及其產品地理標識、商標、品牌“三推進”,實施“金谷好糧油”行動,打造西藏金谷品牌,爭創國家名優品牌;要充分利用物聯網和“互聯網+”,搭建青稞產品電商平臺和宣傳平臺,實現青稞產品的網上交易和立體式宣傳,建立便捷快速的物流配送綠色通道,提高消費者的認知和認可。

轉載鏈接:http://www.scio.gov.cn/xwfbh/gssxwfbh/xwfbh/xizang/Document/1549710/1549710.htm